中級第二課
學會謙虛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一個學中文的外國人在剛開始和中國人打交道的時候,他的語言
水平會受到無形的考核。雖然這種所謂的考核是非正式的,但是這裏隱藏著中國文化在
待人接物方面的很多學問,外國人能否與他們的中國同伴進一步溝通,在很大程度上取決
于他們的“考分”。


   大衛記得很清楚的是他在北京乘出租車的一次遭遇。那個出租車司機會一點兒英語﹐
剛開始還跟大衛“哈羅”“哈羅”的。等大衛說了句“師傅,北太平庄去不去?”,他
就全說中文了,誇獎說:“你這普通話說得還真不賴。”大衛趕緊謙虛說:“哪裏哪裏,
我就學了一點兒。”出租車司機一聽就樂了,說:“敢情你連這都會說。”大衛坐了他一
路車,他跟大衛聊了一路的天。剛開始的時候,他說話特別慢,發音特別清楚,生怕大衛
聽不懂似的,問了很多問題,比如:“你是從哪兒來的?”“在中國學習了多長時間?”
“學了幾年中文?”“在哪兒學的?”大概是因為大衛回答得比較流利,他講話的速度漸
漸地快起來,很熱心地給大衛介紹北京城,告訴他哪些公園好玩,哪幾個商店賣的東西又
好又便宜。他還說他們開出租車的工作很辛苦,賺的也不像別人說得那麼多。


   大衛在這個司機那兒算是通過了“考核”。他認識的一些美國人,在和中國人交談
時,用的還是美國人的思維方式。比如說,有的人在回答別人的恭維時,會直截了當地說
:“謝謝。”這樣做並沒有什麼不對,但是一個普通中國人是不會這樣說的。幾千年來,
中國人一直把謙虛作為最高尚的美德之一,很多現有的習俗也是從這一觀念派生出來的。
例如,家裏請客,即使客人再三稱讚,主人也只能回答:“做得不好,湊合著吃。”貶低
自己意味著對別人的尊重,這裏面蘊藏著中國人千百年不變的處世哲學。

  

 

短文  |  詞匯  |  句型  | 

Rutgers NB
Aisa Langu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