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第十课
怎麽称呼您?


   在中国,知道如何适当地称呼别人是很重要的。跟美国人不一样,中国人在与人交往
时很注重对方的头衔和社会地位。一个听上去普普通通的称呼,往往是严格的等级制度
和尊卑观念的反映。大卫认识一位年长的中国人,离休前是政府单位的一个局长。虽然他
离开工作岗位已经有五、六年了,周围的人,包括他原来的部下,仍然恭恭敬敬地叫他“
张局长”。一般来说,有个一官半职的人,他的职位就可以用来称呼他,我们常能听到“
赵经理”,“李厂长”,“谢总(经理)”之类的称呼。它们不仅反映了谈话双方的等级关
系,也决定了人们交谈时的语气。

   除了官衔,也可以用职业来称呼别人,最明显的例子是教师。对在学校里和其他地方
教书的人,我们可以一概称之为“老师”。“老师”也可以用来称呼那些年龄、资历、
学问都比较高,但并不以教书为职业的人,他们大多数是专家、文人,和各个领域的知
识分子。老师这个称呼反应了中国文化传统对教师这一行业的尊敬和爱戴。在当代中国,
虽然教师是一个薪水不高,不受年轻人青睐的职业,但是“老师”这个称呼的崇高内涵却沿
袭了下来。

   和“老师”类似的称呼是“师傅”,它适用于蓝领阶层和小手工业者,包括工厂里
技术高超的工人,马路上修自行车的老大爷,还有出租汽车司机。在“师傅”走红之前中国
大陆最流行的称呼是“同志”。“同志”显示了五、六十年代中国大陆对传统的尊卑观念
的否定。因为大家都是为了建设国家这一共同的志向走到一起来的,在工作面前一律平等
。改革开放以後,先生、小姐、女士逐渐在中国流行起来,彬彬有礼的背後有一种摩登的
距离感和隔膜。称呼的变迁也是中国社会人际关系的一部变迁史。

   称呼的种类有很多,短短一篇文章实在介绍不完。大卫只想提醒大家一句,如果一个
中国人能够用“小李”、“小王”来称呼你,而且还一点儿都不觉得别扭,那他大半已
经把你当成自己人了。对一个学习中文的外国学生来说,这是件可喜可贺的事情。

  

 

短文  |  词汇  |  句型  | 

Aisa Languages
Rutgers 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