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級第十課
怎麼稱呼您?


   在中國,知道如何適當地稱呼別人是很重要的。跟美國人不一樣,中國人在與人交往
時很注重對方的頭銜和社會地位。一個聽上去普普通通的稱呼,往往是嚴格的等級制度
和尊卑觀念的反映。大衛認識一位年長的中國人,離休前是政府單位的一個局長。雖然他
離開工作崗位已經有五、六年了,周圍的人,包括他原來的部下,仍然恭恭敬敬地叫他“
張局長”。一般來說,有個一官半職的人,他的職位就可以用來稱呼他,我們常能聽到“
趙經理”,“李廠長”,“謝總(經理)”之類的稱呼。它們不僅反映了談話雙方的等級關
係,也決定了人們交談時的語氣。

   除了官銜,也可以用職業來稱呼別人,最明顯的例子是教師。對在學校裏和其他地方
教書的人,我們可以一概稱之為“老師”。“老師”也可以用來稱呼那些年齡、資歷、
學問都比較高,但並不以教書為職業的人,他們大多數是專家、文人,和各個領域的知
識分子。老師這個稱呼反應了中國文化傳統對教師這一行業的尊敬和愛戴。在當代中國,
雖然教師是一個薪水不高,不受年輕人青睞的職業,但是“老師”這個稱呼的崇高內涵卻沿
襲了下來。

   和“老師”類似的稱呼是“師傅”,它適用于藍領階層和小手工業者,包括工廠裏
技術高超的工人,馬路上修自行車的老大爺,還有出租汽車司機。在“師傅”走紅之前中國
大陸最流行的稱呼是“同志”。“同志”顯示了五、六十年代中國大陸對傳統的尊卑觀念
的否定。因為大家都是為了建設國家這一共同的志向走到一起來的,在工作面前一律平等
。改革開放以後,先生、小姐、女士逐漸在中國流行起來,彬彬有禮的背後有一種摩登的
距離感和隔膜。稱呼的變遷也是中國社會人際關系的一部變遷史。

   稱呼的種類有很多,短短一篇文章實在介紹不完。大衛只想提醒大家一句,如果一個
中國人能夠用“小李”、“小王”來稱呼你,而且還一點兒都不覺得別扭,那他大半已
經把你當成自己人了。對一個學習中文的外國學生來說,這是件可喜可賀的事情。

  

 

短文  |  詞匯  |  句型  | 

Aisa Languages
Rutgers 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