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級第九課
談談中國傳統文化
張岱年
      
   中國文化是世界三大文化體系之一,在上古時代是獨立發展的,形成人類文化的一個
獨立典型。直到十五世紀,中國文化始終居于世界文化的前列。中國的“四大發明”傳入
西方後,促進了西方近代科技的迅速發展,而在中國本土卻沒有起到變革的作用。十六
世紀以後,西方科學技術突飛猛進,至十七世紀中葉起,逐漸形成西方近代文明,中國則
落後了。到十九世紀,中國受到資本主義列強的侵略欺凌,中國人民發憤圖強,經過一百
多年的艱苦奮鬥,終于“站起來了”。救亡圖存問題的解決,在歷史上將會日益顯示出非
常偉大的意義,從此,中國文化的發展也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


   中國在近代的落後,表明近代中國文化存在一些嚴重缺點:中國沒有孕育自己的近代
實驗科學,又沒有產生近代民主制度。五四新文化運動,提出“科學”與“民主”,確
實揭示了文化改造的主要任務。盡管中國沒有產生自己的實驗科學,但是,中國古代的科
學知識也還是相當丰富的。


   在文化問題上,要避免兩種不正確的傾向,即既要反對全盤西化論,也要反對中國
文化優越論。早在二三十年代,主張全盤西化的是胡適之先生,主張中華文化優越論的是
梁漱溟先生。我提的口號是“文化創造主義”,即“綜合創新論”。多年來我一直就是這
個觀點,中體西用我反對,西體中用我也反對,把中西文化各自的貢獻綜合起來,創造新
的中國文化和世界文化。


   作為一個中國人,就是要有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而培養民族自尊自信,需要了解
優秀的民族文化傳統。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現在不是講得太多,而是還沒有被充分地發
揚。所謂批判繼承,當然是要有所批判,但主要還是要把優秀的傳統繼承下來,發揚光大
。

   一些人對中國古代文化缺乏了解,光羨慕西方文化。其實,中國古代有許多深刻思
想,但是因為中國古書的文字簡要,有時就很難理解,不像西方著作長篇大論講得那麼詳
細。中、西哲人各有短長,中國古代思想家雖論証欠缺,但也直截了當,意蘊丰富,廢話
不多。


   我認為,對待古代賢哲,要設身處地,心知其意,否則就會看不到他們個人超越時代
的偉大之處。“好學深思,心知其意”這句話,對我們今天也同樣很有意義。我們應抓
住中國文化的主流,並弘揚其中優秀的部分。 


   簡言之,中國文化有兩個基本精神,具有高度的理論價值,一是“以人為本”,一
是“以和為貴”。


  “以人為本”體現了人格價值思想。孔子說天地之間人是最寶貴的,強調“人”﹔他
還認為人是天地思維器官,人表現了天地的自我認識﹔孟子認為人之所以與禽獸不一樣
,是在于人有道德自覺心。有人對此不了解,說中國自古是“他律”,服從于外在的壓力
、管束,說西方文化是“自律”。事實上孔子和孟子講的就是人的“自律”。孔子說,做
不做善事是由人自己來決定的,難道還要讓別人來規定嗎!這些觀點都強調了人的價值,
人在宇宙中的地位,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是“以人為本”,與有神論相比,具有較高的理
論價值。


   中國哲學特別重視和諧,強調“以和為貴”。春秋時期的哲學家強調和諧。這個“
和諧”是創新的源泉,指多樣性的統一。孔子和孟子也都提倡“人和”,即人與人的團結
合作。“和”是人際關系的一個重要准則。人與人之間,國與國之間,人類與自然之間經
常相互矛盾鬥爭,但是,如果只強調斗爭,最後將同歸于盡。西方也不是不講“和”,但
更強調“爭”,把利益和力量之爭看得很重要。而現在的世界更需要“和”,而不是“爭
”,如果再繼續相互殘殺,那麼人類就沒希望了。“和”才是持續發展的准則。


   中國傳統文化對現代世界的意義,概括說起來就是能夠有助于解決個人與社會,人與
自然,道德與生命三種關系。


   一個對本民族的歷史與文化知之甚少的人,在精神上便缺乏一種歸屬感﹔一個對自己
的傳統不懂得繼承發揚的民族,便無法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國文史百科》圍繞著
“中國人”這個核心,力求涵蓋中華文明的方方面面,向讀者,尤其是青少年朋友,提供
作為一個中國人應該掌握的有關中國文化與歷史的知識,包括文化、歷史演變的源流,以
及在流變過程中所形成的民族精神。


   作為一個中國人,確實有許多值得驕傲的地方,弘揚我們優良的民族文化傳統,創造
中國文化的新形態,是我們當代人的莊嚴任務。


(此文為《中國文史百科》序言節選,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選編自《新語絲電子文庫》, http://www.xys.org



  

 

短文  |  詞匯  |  句型  | 

Aisa Languages
Rutgers 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