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第十课
重新点燃启蒙的火炬
李慎之
      
   今年是“五四”八十周年,也是二十世纪对“五四”的最後一个十年祭。


   “五四”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大、最重要的一次启蒙运动,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五
四”的精神虽然长期湮没不彰,但是随着新世纪的来临,“五四”的精神力量越来越显得
重要,它是全人类的需要,更是中国人民的需要。


   中国的启蒙应该说是从一八四○年西洋人以大炮轰开中国的国门之後就开始了。然
而就觉悟的程度而言,一个半世纪以来,还是“五四”先贤的觉悟为最深最广最高。“五
四”在八十年前打出的个性解放的旗帜,现在仍然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五四”运动从来就有宽窄二义。窄义的“五四”运动是指一九一九年五月四日那一
天北京几千学生,以北京大学为首,游行到天安门,喊着“内除国贼,外抗强权”的口
号,开大会,发传单,反对北洋政府向日本出卖主权,答应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无理
要求的一场学生运动。广义的是指大体上从一九一五年起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次年即改称《新青年》)反对旧礼教,提倡“民主”与“科学”的一场新文化运动。这
场新文化运动因为“五四”学生运动的声威以及继起的历次群众运动而影响日益扩大,总
的来说,它确定了中国要走向现代化的目标。中国的白话文与新文学由此推行到全国而且
扎下根子而不可逆转。各种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新思潮也由此大规模地引进中国。除此
而外,“五四”的影响还及于社会和政治方面,中国的工人运动和妇女运动都导源于“五
四”,中国国民党因此而改组,中国共产党因此而成立,影响十分深远,只是它的启蒙的
目标还没有完成。今天所说的“五四”运动实际上是合两者而言,而尤其指一般名为“新
文化运动” 的启蒙运动。


  “五四”的精神是什麽?是启蒙。何谓启蒙?启蒙就是以理性的精神来打破几千年来
禁锢着中国人思想的专制主义与蒙昧主义。用当时人的话来说,就是要“以现代知识”
来“重新估定一切传统价值”的“一种新态度”。“五四”它与欧洲的文艺复兴与宗教改
革一样,是人的解放的开始,是中国走向世界的开始。


   自从秦始皇统一中国以来的两千二百年间,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就是专制主义,由
专制主义又必然衍生出蒙昧主义。当然,中国文化是多层次、多方面的,是可以称为博大
精深的。然而作为其核心的却是专制主义。对迫切要求现代化、赶上世界先进潮流的“五
四”先贤来说,就是要引进作为专制主义对立面的“民主”与作为蒙昧主义对立面的“科
学”,亦即所谓的“德先生”与“赛先生”。


   这个要求,陈独秀在一九一五年在《青年》杂志创刊号即已露其端倪。他揭示办刊的
宗旨为:(一)自主的而非奴隶的,(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三)进取的而非退隐
的,(四)世界的而非锁国的,(五)科学的而非想象的。《新青年》办了三年,出版满
三十期以後,在社会上产生了重大的反响,德先生与赛先生之名因《新青年》而在八十年
来流传全国,深入人心。“五四”先贤的思想倾向就是三百年来早已成为世界思想的主流
正脉的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


   胡适认为:“发展个人的个性需要有两个条件:第一,须使个人有自由的意志。第
二,须使个人担干系,负责任。”陈独秀认为一切伦理、道德、政治、法律、社会之所向
往,国家之所祈求,拥护个人之自由权力与幸福而已。至于被称“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护
法的蔡元培,他在一九一七年出任北京大学校长以後,以“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精神
改造了北京大学,使之成为新文化运动的策源地。另外还有一位“五四”运动中特别杰出
的人物,中国新文学的开山大师鲁迅,以其文学的天才刻画出中国人在两千年的专制主义
下受扭曲的性格,如阿Q和《狂人日记》中的“我”,大大扩大和加深了“五四”运动的
影响。


   由此可见,“五四”先贤的思想倾向就是三百年来早已成为世界思想的主流正脉的自由
主义和个人主义。


   长长的八十年过去了,中国人民付出了血、泪、汗的代价以後,终于取得了民族独
立,在物质文明方面也总算取得了可观的进步。但是,在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们仍
然不能否认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专制主义与蒙昧主义的遗毒仍然根深蒂固。然而,全球化的
浪潮汹涌拍岸,中国的大门既已打开,也就决不能长期自处于其影响之外。“五四”先贤
的信念必然会成为全中国人民的信念。所以,我们的当务之急就是要把启蒙的火炬重新点
燃起来!
  

(此文为《中国启蒙文粹》的序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编自《书屋》一九九九年第六期



  

 

短文  |  词汇  |  语法  | 

Aisa Languages
Rutgers NB